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大前研一《OFF學—會玩才能成功》讀後




趁著了剪頭髮的時間,讀完了大前研一的新書《OFF學—會玩才能成功》。
說是讀完其實有點心虛,因為後半部「家庭管理術」、「恍然大悟的育兒術」、「從現在起為年老的生活做準備」三章我只是草草翻過(畢竟對未婚的我來說似乎不太需要:P),反而是前半部則略讀了兩遍(因為坐在理髮椅上也沒辦法做其他的事 )
在所謂的“創意產業“、“美感經濟“等觀念逐漸盛行興起的此刻,相信從事行銷、企劃、產品研發的工作者應該都在思考如何透過注入創意與美感為產品或服務增加更多的「價值」。但是問題來了,實體性的價值例如功能、產品設計等都還可以透過研發來解決與提升,但是如果希望創造的價值在美學、創意性的領域,要如何被導入到產品的開發裡呢?畢竟傳統的企業經營或是產品研發裡注重的領域還是在於如何提升效率、節省成本,創意與美似乎是比較後端的附加。只有流行時尚產業或少數的大型企業如Apple, Sony,及台灣的BenQ, 華碩會把創意與美拉到更前端予以高舉。而我們也看到市場對於這樣的產品概念所給予的肯定。
在《OFF學》中,雖然也許不盡然是大前研一先生寫作的原意,但是也為上述的問題提供了某些解答與線索。
怎麼說呢?我個人覺得,如果如果自己不懂得何謂“美“,又怎麼期望能把“美“的元素注入產品或是流程之中呢?而“美感“的培養,就在於持續的欣賞與累積之中。就先以書中大前先生所提到他的嗜好之一騎重型機車來舉例好了,也許對於沒有興趣的人來說,重型機車也許只是一部笨重而巨大的騎乘機械,但是只有真正愛騎車的人,才能感受到每一部機車除了性能之外,外觀與細節設計的獨特美感,那是結合了設計與實用,那種美的感知並不單純只在“設計“的美,而是在於了解到該項商品體察到實際使用上的需要的感動。這一點也可以延伸到各式各樣的產品上,有些設計也許會引發一陣潮流,但是很快的就會消逝,而有些設計卻是歷經數十年都還能被消費者認同視為經典,超越時間持續的散發吸引力。
而在《OFF學》書中,大前先生所highlight的“休閒生活“與“興趣“,正是讓我們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對“美“的感知力與敏感度。因為這樣的能力學校沒辦法教,在工作裡也無法學習,但是在用心投入興趣休閒的過程裡,它卻自然而然的會累積。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因為喜歡模型製作,讓我對於色彩配色與線條慢慢的產生關注與判斷力,這些累積的知識當然不會僅限於運用在做模型之上,同時一定也會影響我在其他的休閒領域例如拍照甚至是工作之上。如果不是藉由這項嗜好所產生的累積,我無法想像除了去上課之外我還能從什麼地方有效的學習,但是藉由“興趣“(做模型),它卻很自然的發生了。
而無論是聽音樂、看電影、閱讀,只要是認真的去品味其中的美,相信也都會是一種無形的累積。我的意思並不是一定要“用力“的去做這些事,而是只要以單純而懷抱興趣的心態去做,累積會自然而然的發生。大前先生在書中有提到,「集中、深入是興趣的基本原則」,「有一些人被稱為興趣廣泛,而且對於大部分的話題都能發表意見。但是如果仔細聽他們的談話,五分鐘十分鐘之後可能就會覺得失望。這樣的談話內容與其說是興趣,不如說是單純的雜學。想像自己也能夠連續一小時談論自己的興趣,以這樣的程度來深入探索興趣的內涵。興趣,是投資時間與快樂程度成正比的世界 」
另外特別想要提一下書中一些我覺得對我蠻有啟發性的概念。大前研一在序章中提到了“人生中金錢的再分配“,要傳達的是以往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人生某個階段買房子、買車子的思考,其實都可以更深入的去思索合適的做法,不但可以減輕在金錢上的負擔,進而也讓自己多出經營興趣與休閒的餘裕。而在第一章後段大前先生提到“男人購物的真滋味,在於找到屬於自己的「標準」物品“,這段內容如果細細咀嚼,同樣的也破除了所謂的“貴就是好“、“名牌崇拜“的迷思。而第二章的開頭提到設定專屬於自己的「浮華之日Vanity Day(不是指奢華的享受,而是有計畫的藉由一些活動去讓自己放鬆),這一點我上星期有個類似的經驗:某一天的下午我安排了休假,見到天氣不錯就一個人搭捷運去了淡水,閒適的到處走走、拍拍照,那種放鬆的感覺相當棒,而且也拍了些不錯的日落照片
很多時候在填寫一些會員資料時,總會有一欄是「興趣/嗜好」。希望下一次各位朋友在看到這一欄時,不是懷抱著疑問“我的興趣是什麼呢?“,而是帶著微笑的填上你真正喜歡的事物。
OFF──會玩,才會成功
作者:大前研一
譯者:陳柏誠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6  04  06 

資料來源:bestguy 通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